在中国古代历史中,中央集权的体制长期占据治理核心。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,日常的衣食住行往往有专人伺候。许多皇帝也曾沉溺于享乐,不太关心政事。历史记载中,清朝的乾隆皇帝在每一餐就常常摆出二十多道菜,甚至在某些特殊日子,还要上满汉全席,山珍海味层出不穷,盛宴气派十分雄厚。
然而,到了晚清时期,情况出现了明显对比。慈禧太后掌权阶段,国家实力逐步走弱,民众却常常难以解决温饱问题;而她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却更加讲究奢华,耗费巨大。吃饭这件事上,她往往只挑几道菜,甚至每道只尝一两口。剩下的菜肴并不会让下人继续吃,而是直接丢弃,造成极大的浪费。
最广为人知的,是慈禧吃西瓜的故事。某年夏天,她忽然想吃西瓜,每切开一个西瓜,她只吃中间那一勺,且那一勺往往是最甜的。为讨她欢心,手下的人一共开了380个西瓜,但她每个西瓜都只尝一勺。那些不满意或吃过的西瓜,被直接丢到外面,这样奢侈的做法,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未必敢效仿。
展开剩余55%慈禧在用餐上追求规模和排场,菜肴越丰富越好;如果一顿饭没有让她满意,参与者往往会受到惩罚。这种挥霍和铺张,直接挤压了国家财政,用于军事建设、科技发展和现代化的资金大幅减少。甚至有说法称,本该用来购买军舰的钱,慈禧也挪去办她60大寿的庆典。正是因为这样的消费方式,甲午之败清军瓦解北洋水师,慈禧也被认为对这场灾难负有一定责任。许多网友因此感叹:难怪大清会亡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天皇在危机时刻的态度。日本在对中国北洋舰队发动行动时,据说天皇以每天只吃一顿饭来表达决心与克制的态度,传达一种“宁愿节制也要坚持到底”的信念。相比之下,慈禧的奢侈作风显得格外显眼,成为财政和国力日益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在与这些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列强互动中,清朝长期坚持的闭关锁国政策,使得军事力量和科技水平处于明显落后。洋枪洋炮与清军的冷兵器对比,胜负早已基本注定。为了换取短暂的和平,慈禧太后只能签订不平等条约,割地赔款,继续拖延国家的现代化进程。最终,强敌环伺、内忧外患并存的清朝走向了历史舞台的尽头。
发布于:天津市期货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